找到相关内容205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范围副词研究

    凡有貌像声色者,皆物也。(《庄子·达生》)  总,本为动词“聚合”义,由此引申出动词“总括”义,由动词总括义而引申出总括副词“全部”义,总括范围副词“总”产生于中古初期(东汉时期)。例如:如是曹人,总...

    陈宝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063969.html
  •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——《景德传灯录》中禅宗公案的比较研究

    。  然而确定其在经验上的完成之工程亦是一复杂的事件,是一方面有著清楚的知识而知其已然完成,另方面有著真实之能力而确知其已符合此知识,此即庄子所说之“有真人而后有真知”(<大宗师>)。此一真知之确定及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664018.html
  • 禅风.学风.文风

    下。有人问我解何宗?拈起拂子劈口打!”在他们看来,这种境界,十分圆满,呈露眼前,毫不欠缺。不费安排,何待思议?这就达到庄子“道无所不在”、“在蝼蚁”、“在屎溺”的境界了。  2.借题发挥,发人猛省。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164135.html
  • 《声字实相义》研究

    起作用异常重要;然而在密教世界之中,语言绝非佛法的“筌蹄”(借用庄子的术语,指不是事物的本质而只是现象),无疑是佛法本身的表现方式。佛法作为语言来表现。  空海这种语言观,跟玄学家王弼则大相径庭,实际...

    王益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1864222.html
  • 冯友兰:何为心性

    梦虽醒,但其醒仍是在梦中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说:“方其梦也,不知其梦也。梦之中又占其梦焉。觉而后知其梦也。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”有高一层的觉解者,可以说是大觉者。  由此方面看,程朱所讲的,入圣域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0864567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1)

    理解的佛教,可以说就是道术。佛能飞腾变化,“能隐能彰”,“履刃不伤”,“欲行则飞”,不死,不伤,变化无方,无所不入。和《庄子》书中所说的“神人”、“至人”入水不溺,入火不热,长生久视的本领差不多。佛是...,弥增疑昧。远乃引《庄子》义为连  类,于是惑者晓然。是后安公特听慧远不废俗  书。”道安反对“格义”(用中国流行的非佛教的哲学名词、概念去比附解释佛教哲学的名词、概念),他自己也还是格义。由于他用了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564790.html
  • 何光沪:“实有是”与“空无非”

    出乎迷途,此其致也。”51都有这种思想。不过道家多用“无”这一概念而佛家多用“空”这一概念而已。关于世界本源即“道”之否定性,道家强调的是其无形无象和不可言说,庄子所谓“道不可闻,闻而非也;道不可见,...

    何光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564846.html
  •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(1)

    孔子“逝者如斯夫”,庄子“以五百岁为春,五百岁为秋”,或者屈子“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与秋其代序”中感受到。从汉代文人的诗文中,也能看到这种对于时间迁逝的感受。但是,这是一种还残存以“时空互渗”的感知心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065242.html
  •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为所有的维新派志士所服膺,并还极大地影响到革命派人士。谭嗣同、章太炎力倡自由平等观念,诚如论者所说,他们的自由平等思想一部分来自庄子的道家学说,另一部分则来自佛学。平等的理想与不平等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是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465388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1)

    将佛教的禅那守定完全理解为是与道家清净无为主旨一致的东西。一些佛经也把佛教的“禅定”译作“守一”,而这同样是老子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等的用语。又如支娄迦谶所译的《般若道行经》中,把“波罗密行”译为“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165507.html